恩施鹤峰:十八年 深山里的“医”路小跑

十八年前,也就是2005年8月的一天,在鹤峰县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一名小男婴在医院平安降生。

十八年后,少年以680分的高考成绩,信心满满地报考了清华大学。

男孩的母亲游虹敏是一名中学副校长。“十八年前,为我接生的协和欧阳为相医生,是一名医术高超且负责任的好医生。”

十八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到了成长的关键期。对于一所医院来说,意味着一个崭新的蜕变。十八年,对于一条帮扶之路来说,意味着一片勇往直前的厚谊深情。

从2005年到2023年,武汉协和医院对口帮扶鹤峰县中心医院,已走过了18年的风雨历程,成为大山深处百姓们健康医疗的硬“靠山”。星光不负赶路人,今年,武汉协和医院援鹤医疗队喜获“荆楚楷模”的荣誉称号。

一个目标 搭建帮扶连心桥

“当时,我所在的神经外科医疗器械非常简陋,连双极电凝器都没有,还在用银夹和电刀止血。基层医疗单位缺乏设备,如果去外地大医院会加重负担,患者苦不堪言,有的甚至放弃了治疗。”协和医院符荣教授回忆说。

2005年7月,协和医院时任医务处处长季湘年、科长孙晖率领以欧阳组长为代表的五位专家,到达鹤峰,开始协和专家的帮扶之路。当时,鹤峰县尚未脱贫摘帽。

武汉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初到鹤峰县中心医院时,着实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那时,一家县级医院的大楼里,仅有180张病床、9个临床科室、70余名全部中专学历的护士。

大山的阻隔和落后的医疗水平,让当地百姓看病就医成了大问题。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协和医院的帮扶医生们吹响了医疗帮扶的号角。

在协和医院的大力扶持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鹤峰县中心医院彻底打了个“翻身仗”。

陈超教授首次在县医院开展了颈椎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UBE镜下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极大地提高了鹤峰县中心医院骨科脊柱的诊疗水平。

许伟华教授在鹤峰县中心医院成功开展Mako机器人辅助下髋膝关节置换术16例,创下了国内、省内多项第一。

一串串亮眼的数据,是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帮扶鹤峰县中心医院骨科的一个缩影,也是十八年来的帮扶结果。

2006年,武汉协和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符荣教授前来鹤峰县中心医院帮扶一年。

鹤峰县因地理原因,道路坡陡弯急,交通事故多,脑外伤病人多,但鹤峰县中心医院却没有具备开颅技术的专业医生,以往遇到危重脑外伤病人需要开颅时,都得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手术。有时因交通不便,专家不能及时赶到,病人就会因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亡。

“这1年,我能为鹤峰人民做些什么?留下什么?”这是符荣教授在思考的问题。

帮扶期间,符荣教授积极参加科室发展建设规划,同时进行临床业务指导,认真带教年轻医生,从最基础的脑出血规范化治疗开始,仅一年时间,就成功地开展了开颅手术50多例,填补了医院脑外科的许多空白。

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一个重点学科——脑外科建立起来了。

(符荣教授与手术病患道别)

在符荣教授的培养下,医院的几位外科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地实施开颅手术。医院脑外伤、脑出血的病人再不需要转送他院治疗,开颅手术的成功率达90%以上,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符荣教授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医疗帮扶不仅要看病坐诊、实施手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创新带教,打造一支“带不走、能打胜仗”的医疗团队。

一个愿望 鹤医旧貌换新颜

不走的“专家医疗队”,诀窍便是青年医生的薪火相传。

今年37岁的邓勇,2009年毕业后,在鹤峰县中心医院脑外科工作至今,是脑外科的副主任医师。2019年,他曾到协和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

邓医生表示:“这半年除了开阔了眼界,更学习到了先进的医疗技术,还获得了一个专业的交流请教平台,平时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向协和的医生们请教。”

部分脑科手术在鹤峰县中心医院是手术“禁区”,比如大骨瓣减压手术。

协和医院姜晓斌医生带着年轻医生们勇闯“禁区”,在远程诊断中建议对一名病人实施大骨瓣手术,只有这样,脑内减压度才会更高。事实证明,手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举措,填补了鹤峰县中心医院的技术空白。在鹤峰县中心医院,帮扶专家们“传帮带”的先进事迹被广为传颂。

村卫生室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村医们担负着乡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在鹤峰县中心医院有这样一群实习的医学生,他们是定向培养的农村医学专科生,当协和支援专家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在支援的“五个一”目标中定下一条“培养一群乡村医生”。

2021年5月27日上午,武汉协和医院下派鹤峰县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专家罗昶博士,为在县中心医院实习的刘仕海捐赠了两套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科教材,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毫无保留地传道授业。

“我要坚守初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刘仕海说。

实习结束并毕业后,刘仕海被分配到五里乡湄坪村卫生室,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之中。每每遇到内科方面的疑难问题,他都会向罗博士请教,双方建立了长期联系的纽带。

十八年来,协和医院派出6位博士团专家先后到鹤峰县中心医院担任副院长,派出133名专家常驻鹤峰进行接力帮扶,涵盖37个专业帮扶鹤峰的25个专科,以“师带徒”的方式,源源不断地为鹤峰县医疗建设“传经送宝”。

十八年里,他们共接诊门诊病人1.5万多人次,收治住院患者6000多人次,开展教学查房7000多人次、手术示教3000多人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0多项,护理示教50项,组织疑难病例讨论600多次、学术讲座700多次,免费培养100多名进修人员。

这是过去十八年间,武汉协和对口帮扶一家县级医院所做的付出和努力。

而今,这份付出和努力,得到了权威认可———鹤峰县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二级优秀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排名由全省倒数第5上升至第44名,前进了132位。

十八年仁心 接力传承

盛夏时节,鹤峰县中心医院内的两棵桂花树枝叶繁茂,绿意葱茏。“这是2015年,在协和对口支援鹤峰10周年之际,五位协和专家在植树节这天,同我院领导共同种下的两棵桂花树,取名‘鹤协树’(和谐树),象征两家医院四季常青的帮扶情谊。”鹤峰县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今年5月,鹤峰县中心医院开展下乡义诊活动,来到了走马镇梅坪村。当天,周边村民共300余人前来参加活动。

为了给当地村子的群众看病,医生们铆足了劲,不仅看病免费,还免费做心电图、免费送药,并借此机会,现场对走马镇的村医进行了现场培训。

直到天色渐暗,还不忍撤离……

(协和专家到铁炉乡三旺村开展义诊活动)

在帮扶医生中,贾杰算是个“新人”,2023年6月底才到岗。37岁的青年医生贾杰是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生,15年博士毕业后留院,年初报名参加博士服务团。经过严格审查,今年挂职鹤峰县中心医院副院长一年。

初到鹤峰,他接到的第一位病人是74岁的李奶奶,因为股骨头坏死,五六年前就来就诊过,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手术。这次复诊时,听说有协和医院的医生坐诊,想要做手术的念头便重新燃起。

贾杰医生耐心的解释,打消了她心中的疑虑。

术后第二天,李奶奶便能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下床行走,其及家人对于术后的恢复效果非常满意。

“这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属于最高级别的四级手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要对每一名患者负责。把优质资源带到基层医院。”行医路上,他始终以一颗仁爱之心、真诚之心为患者治“心”病,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口碑!这是贾杰医生的初心,也是所有白衣天使的工作本职。

一周后,李奶奶平安出院。“协和来的专家不仅医术高明、态度也非常亲切。”

“正准备去武汉看一下,现在好了,专家来鹤峰了,让我在家门口不花钱就能够看准病,不用到处奔波还省了钱。”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来自群众内心深处的感激,是对协和医院帮扶医生们最高的褒奖。

如今,鹤峰县中心医院高楼耸立,设备先进,科室设置齐全。80%的病人可以在县里治疗,不必上恩施州、省城。十八年的帮扶情怀,就像“鹤协”树一样,扎下深根,努力向上生长,最终蔚然成林。

来源:云上鹤峰 记者:田华 通讯员:钟红羽

一审:徐宁 二审:向丽莉 三审: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