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旗帜在,人心聚,泰山移!

旗帜在,人心聚,泰山移!

山洪、飓风虐过,公路塌方、房屋受损、农作物倒伏,入眼尽是凝重与悲怆。幸好,村里有面鲜艳夺目的红旗,让人倍增战胜灾害的力量与勇气。

“50多处塌方,19幢房屋的上盖被掀,100多亩玉米绝收。”8月10日,在鹤峰县邬阳乡邬阳村三组,正帮农户抢播萝卜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永照直起腰,黑而瘦的面孔难掩疲惫。陈永照告诉记者,组级公路的涵洞和垮塌的外坎还需要大型机械作业,但麻木车、小型农用车已经能够通过;100多亩庄稼补种即将结束,19户村民的房屋基本恢复原貌。目前,村民将精力转入秋茶采收和玉米地、板栗林的管理,正努力弥补灾害损失。

该村三组村民谢抚军介绍,7月18日下午2时左右,1个多小时的雨,半个小时的风,该村遭受了一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灾害。当天下午,陈永照立即赶到受灾严重的三、四、七组查看,傍晚,村“两委”干部迅速聚拢,“在抗灾救灾一线践行‘两学一做’”的倡议随即发出。一面飘扬在灾后山乡的红旗树了起来。

7月19日上午9时,公路损毁最严重、供水水池岌岌可危的该村七组热闹起来。68岁的老支书陈永柱扛着锄头来了,62岁的前任村支书李慧如扛着锄头来了,该村集镇居民吴建堂也关上商店门,提着薅锄、撮箕来了。8位党员,10多位村民,分工合作,力量大的搬石头,给“裸露”的水池加固防护墙,力量小的则清除路面的乱石或淤泥。

雨后的阳光,火辣辣的,灾后重建更是热火朝天。3天奋战,该组几百亩秋茶采收的进出通道打通,20多方岩石稳稳地托紧了岌岌可危的水池。七组的抢修结束,20多人的队伍立即分赴三、四、五组,清塌方,掏涵洞,帮助村民抢救倒伏的玉米,转运瓷瓦抢修房屋。

7月22日下午,再一次暴雨侵袭邬阳村。党员廖光祥冒雨组织七组罗世军、罗世珍等4户17位村民紧急避险,然后又埋头冲进雨幕,沿路排涝。

“陈永柱书记、李慧如书记,自己家里倒伏的玉米不管,先参与公路抢修、先帮助别人开展生产自救;吴建堂放着门店的生意不做,全程参与。”陈永照说,前后半个多月,这些老党员的觉悟和精神让人感动,他们就是灾后重建的一面旗帜。

党员带头,红旗凝起百姓心。

暴雨中,该村六组70多岁的村民印明章穿着短裤,身裹薄膜,挥起锄头沿路分洪,将汹涌的山水就近导入山林,避免了公路被冲毁。

该村三组,房屋上盖严重受损的村民许仕达、郭尚达主动自救,买瓦、请工,第一时间恢复。“上盖全都揭完了,光瓦就花了3000多元。”许仕达说,“村里第一时间查看灾情,组织党员群众抢修抢种。我们不能什么事都指望政府,能力范围内的就得靠自己。”

                                                                                记者 陈 勇 通讯员 汤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