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村位于中营乡东部,海拔600至1200米,全村159户459人。近年来,该村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建成良种茶园1200亩,枇杷、核桃、油茶等1000多亩,村民人平特色产业近5亩。立足产业基础,该村引导村民摒弃传统的生活习惯,美化家园,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向好,争当“四新八无”好公民。近几年来,该村先后被表彰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宜居村庄”“省级卫生村”,并且作为鹤峰县的代表入围“恩施州青年眼中的最美乡村”。
蜿蜒灵动的河流,生动神秘的山林,星罗棋布的吊脚楼,青绿流淌的茶园……大路坪村就这样静谧地坐落着,像极了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在北纬30°与东经110°的神秘交叉点上缓缓铺开。凡到过这里的人,无不为她的灵动、秀美而惊诧,在人们意识里,大路坪就是神话里的仙境。
大路坪村的水太灵。沿神秘的交叉点,唐家河缓缓穿村而过。灵性的河水随着河床的深浅,在深蓝、浅蓝和无色之间随意变幻,宛如一条变化多端却又随性飘逸的绿丝绸。河里的鱼,岸边的树,甚至是河中石头上的灌木,都按各自的意愿生长,出落优雅。被水抚摸千年万载的石头,在清澈的河水中淘气地趴着,透发着灵气,它们摆成各种各样的姿态,撩拨游人的心弦。还有什么事比在清净的河水中畅游一回更让人惬意?2013年,大路坪村借新农村建设契机,在省林业厅帮扶下,筹资300多万元兴建滚水坝、天然浴场,沿河岸栽植桂花、垂柳,养生休闲的游人摩肩接踵。“平均每天要接待600多人,两个农家乐都满足不了。”一组村民洪克新说,整个夏季,村民在河边摆个烧烤摊,卖点茶水副食,日子无忧无虑。借助水的优势,大路坪村招商兴建养殖规模达3000多尾的大鲵繁殖基地,20多户农户“傍”上新的致富路。
大路坪村的山太秀。远古时代,唐家河冲开大山形成峡谷,峡谷出口处就是大路坪。仰望峡谷,幽深、粗犷。沿山脚而上,野樱桃、红枫、云锦杜鹃、红豆杉等各种群落次第铺开,美丽的森林让粗野的峡谷和山脉变得温文尔雅。初春,野樱花盛开,花香四溢,满山遍野一片花的海洋;金秋,满山红遍,层林尽染,板栗、柿子、猕猴桃,山果累累。走进大路坪,不经意间就可能触摸一棵四、五百年以上的红豆杉、银杏、株栗树等古木,令人啧啧称奇。借山而为,近三年来,大路坪村发展的1000亩枇杷、400亩核桃、200亩油茶,50亩庭院经济,50亩红豆杉苗圃已成规模;早些年发展的1200亩良种茶园进入丰采期,茶园亩收入6000多元,459人的小山村人平特色林业基地超过5亩,走出了“靠山吃山”的新“吃”法。
大路坪村的吊脚楼太美。大路坪曾是三峡古盐道通往湖南的重要驿站之一,没有街道旅社,零星的吊脚楼就是客栈。人气带来经济的发展,物流带动文化的融合。大路坪的吊脚楼不仅有飞檐、翘角,更有了雕花扶栏,“万字”窗格,让人怎么看怎么觉得美。2012年,村民在政府资金的标杆作用下,对褪色的吊脚楼统一进行改造,把小山村点缀得诗画一般。吊脚楼漂亮了,村民硬化主次干道,清淤整治河道,建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池,92户村民集中改厨、改厕、改圈,95%以上的农户住房与畜圈分离,家家户户添置垃圾箱,生活垃圾统一清运,统一无公害处理,大路坪村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省级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入围“恩施州青年眼中的最美乡村”。
大路坪村的茶园太绿。在大路坪,连接吊脚楼的是蜿蜒的硬化小道,衬托硬化小道的就是一块块盈然勃勃生机的茶园。远远望去,随着地势起伏的茶园就像漫无边际的绿浪,缓缓流入千家万户;走近茶园,一垄垄婀娜多姿,青翠欲滴,一树树绿纱素裹,嫩毫披挂,尽是原始生态的纯朴之美。茶园更是财源。大路坪村民想着法子打理,推行“猪—沼—茶”模式,创建有机茶叶示范园,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林中有茶、房在茶中、茶林相间”的“世外桃源”,大路坪更成为翠泉茶业的种植示范基地,茶园亩收入6000多元。“30元一斤的一叶一芽,谭远慧一天摘了30多斤。”谈起茶叶,村支书徐大新难掩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