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 记者 陈 勇 通讯员 李思吾 彭 华
“鹤峰县太平镇枞阳坡村五组贫困户李进生2016年贷款5万元建养殖场,已出栏生猪56头,收入12万多元;存栏肉牛4头,价值4万元。燕子镇新行村一组贫困户龚琳荣贷款4.5万元种植中药材和观赏花卉,月收入3500元……”查阅鹤峰农商行金融扶贫台账,一组组数据令人欣喜。
“有了本钱,发展信心更足了。”燕子镇朝阳村二组贫困户贺国峰争取扶贫贷款8万元,产业从无到有,现在不仅养了20多群中蜂,还在村集镇开了间夜宵店,月收入5500元。
“县农商行与财政局签订《金融产业扶贫贷款业务合作协议》,由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按照1∶7的比例确定全额贴息贷款总规模,单笔贷款政府担保70%、农商行承担30%的风险。”鹤峰县农商行负责人介绍,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金,银行吃下“定心丸”,贫困户的授信额度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
截至3月31日,鹤峰县农商行累计为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7781万元,直接帮助222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李进生、龚琳荣、贺国峰……他们在产业路上昂首阔步,其他没有产业、没有独立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如何在脱贫路上实现突破?
“按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经营主体每带动一户贫困户脱贫发放1万元贷款的标准,给经营主体发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贴息贷款。”该县创新“市场主体+产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帮带模式,由市场主体确定产业发展思路,激发贫困农户重点发展茶叶、烟叶、反季节蔬菜、药材、养殖等,走共赢之路。
金泰牧家庭农场与30户贫困户签订协议,为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50只,提供养殖技术并回收产品。鹤峰县农商行五里支行按标准发放贷款30万元,用于农场购买孵化机器、修建水池、扩大山林喂养面积。至2016年底,该农场帮扶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金阳公司主动帮扶邬阳乡邬阳、石龙寨等5个村298户贫困户,鹤峰县农商行发放50万元扶贫贷款,通过其他方式发放各项贷款510万元。目前,该公司帮带的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
“县财政出台《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支持中小企事业融资壮大实体经济实施方案》,提供总额5亿元的财政资金。”鹤峰县脱贫攻坚办负责人介绍,县财政为农商行拨付风险补偿金4090万元,为建行、工行、农行等5家商业银行拨付风险补偿金4000万元。金阳、骑龙、鑫农等288家经营主体获得贷款8999万元,带动8999户贫困户脱贫。在此基础上,该县还提供1亿元过桥基金、1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资金、1亿元委托贷款,全力解决帮扶主体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