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起村民头上一片天——鹤峰县村民自治建设综述

恩施日报 记者 陈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文明的不断冲击,农村社会多元发展,村民价值观念的差异化日益突出,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如何有效突破,有效实现?

2013年来,鹤峰县从家庭这一最小的单位着手,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左邻右舍、村组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生产生活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出了一条活力迸发的村民自治之路。

涵养一个家庭

“正直廉洁、尊卑有礼、勤俭持家、取财有道……”8月2日上午,10多位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走进下坪乡周家院子,他们一字一句念着该院镌刻在石墙上的家规家训,由衷地在微信朋友圈发消息、点赞。

63岁的退休教师周清栋,热情地为客人让座、倒茶,引导客人了解周家院子一直传承的良好家风、家教和家训。

“每年的寒暑假回家,首先要向院子里的长辈们汇报自己最近的生活情况,长辈们也会仔细倾听并适时给出意见和建议。”周安毅是周家院子走出去的第一个博士,在桂林一所大学任教,谈到家庭教育,他说每一次家庭会议的场景都还历历在目。

“年轻人参加劳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每年的寒暑假年轻人都要帮忙挖红薯、打猪草、种土豆。我在读书期间,年年都是如此。”周家院子走出去的第一个硕士周勤英这样介绍。

“自古至今,我们院子里没有一个违法违纪的,主要就是靠前辈们的言传身教。”周家院子走出去的又一硕士杨娟说,每年春节团聚,前辈们都叮嘱后辈们,要做一个知书达理、团结互助的好公民。

“周家院子只有8户人家,已经培养出了2名博士、2名硕士、2名企业家、19名公职人员。”周清栋掩饰不住满心的自豪与喜悦。

“儿女们都在外面上班,打扫卫生、做饭,这些事都是他们帮忙,身体偶尔有点小毛病,也不用着急。”周炳莲今年已经81岁,她说,周家院子不光人才辈出,还特别重视孝老敬亲、邻里和睦,看起来几个小家,其实就一个大家。

跟随周清栋的脚步,一幢幢典雅、古朴的吊脚楼相倚相连,一簇簇绿得鲜亮红得热烈的花团生机勃勃,惬意行走间,不经意跨过一道门槛,就已经走进了另外一户人家。“我们每家每户的大门,常年都是敞开的,方便亲戚邻居之间走动交流。”周清栋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相互的信任,是浓浓的情谊。

“截至7月下旬,前来参观、学习的县内干部群众达8000多人次。”下坪乡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县燕子镇、太平镇、铁炉白族乡等乡镇的干部群众纷纷前来取经,决心对照周家院子这本生动的教科书,打造更多的“周家院子”。

推选一位能人

走进燕子镇东乡村三组的居民小区,一簇簇红花馨香四溢,一排排绿树生机焕发,一对对灯笼喜气洋洋,平整的大院里,睁大眼睛也找不出一个烟头,看不见一点碎屑。

“我们小区,有事大家一起做,要说环境卫生、人际关系,你们城里跟我们比只怕还差点儿呢。”摇着蒲扇的李汝林老人迎上来,打趣城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他告诉记者,他们都是从很偏远的山旮旯搬到一起的,以前单家独户居住惯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现在突然过上“群居生活”,怎样才能有效避免彼此之间的矛盾,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5月初,该居民小区全体住户在村两支两委主导下,采取匿名形式,推选心中的“能人”担任“中心户长”,负责小区管理、矛盾调解、产业发展等。海选结果,村民黎志川高票当选,成为该小区的第一位中心户长。

“黎志川担任中心户长以来,经常与左邻右舍交心谈心,引导大家处理好邻里关系,爱护好公共卫生,鼓励大家勤劳致富。”该村支部书记王振华称赞,黎志川尽力帮助小区居民,是小区居民的“贴心人”。

中心户长不是官,实心实意管着百家事。

该县政法委负责人介绍,2016年的雪灾、2017年的洪灾中,该县许多村组交通中断,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直面困难,燕子镇、邬阳乡、中营镇、下坪乡的一位位中心户长第一时间站出来,召集附近村民,凭借油锯、砍刀、锄头、撮箕等简单的劳动工具,抢通几十公里的乡村道路,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难题。

“我竞选中心户长,请大家相信我一定能把小区管理好,和大家一起把产业发展的事情解决好。”7月初,该县邬阳乡湾潭河村居民小区中心户长竞选别开生面,三位候选人经过三轮角逐,正当壮年的田华如愿当选,“当好中心户长,为大家尽份力,也是体现个人价值的舞台。”

“18个小区的居民通过公开竞选的方式,选出了一批想做事、能做事的中心户长。”邬阳乡党委书记汪娟介绍,选出“中心户长”这批能人,小区管理、矛盾调解等事情大家自己解决,居民的自我管理效果好。

活跃一个组织

铁炉白族乡渔山村,“五老协会”的故事精彩不断。

5月下旬,该村村民在帮扶单位组织下,到该县邬阳乡考察“全域有机”建设。返回村子的第二天,原村支部书记张有义、原村主任陈才佰立即组织该村七组村民召开群众会,集思广益,商讨如何深度融合“全域有机”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倡议所有村民不再使用除草剂、化肥、农药,自觉涵养优越的生态旅游环境,开启有机农业的新篇章。

“全域有机”,原来购买的农药怎么办?四组老组长刘志清带头将自己购买的一箱草氨灵,以折价的方式退给商家,并动员左邻右舍自觉按照有机的标准,蓄积农家肥、购买有机肥、人工除草,齐心协力推进产业调整。

老支书鲁关新在村内威望较高,他自觉挑起村民矛盾调解的担子。去年,村民鲁某、滕某、谷某累积近30年的恩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成功调和。“村里有矛盾需要化解,只要一个电话。”村支部书记饶以明说,鲁老热心村内大小事务,能力强,标准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退下来的老村主任陈才佰,得知乡政府安排各村“统计旅游资源,讲好地方故事”,毛遂自荐,天天坚持走村串户地采访、记录、整理,前后3个多月时间,写完厚厚几大本材料纸,全面搜集、整理渔山村的人文典故、趣闻逸事。

70多岁的段行益老人身体硬朗,看着大家都干得起劲,他添置了一套理发工具,每逢村内大小会议,他准时来场,排开洗剪工具,为村民义务理发。个别老人年纪太大,腿脚不方便,他主动上门服务。“半年来,为村民义务理发七八十人次。”饶以明说,该村距离集镇十多公里,村民往返一趟仅车费就得30多元,段行益义务理发,帮了村民的大忙。

渔山村循环路建设,张有义、陈才佰、刘志清、刘再清等老人,自发组织村民签字,承诺修路占山占地不要一分钱的补偿,自愿放弃因修路造成的生态公益林损失补偿,全力服务该村发展……

“都是‘五老协会’的成员,为村里发展出份力,是应该做的。”张有义介绍,“五老协会”这个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就是他们发挥余热的平台。

构建一个共同体

“全域有机是大家的事情,必须人人自觉,人人出力。”邬阳乡邬阳村四组村民陈永柱是该村全域有机协会的骨干成员,只要能挤出时间,他总要在村头村尾转一转,看一看,巡察村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执行。

村民眼中,陈永柱是不讲情面的“恶人”。2016年春,他的妻舅嫌地里的草长得太快,扯草太累,背着喷雾器准备偷偷打除草剂,被他发现后,软硬兼施,最终他妻舅放弃了。一次小组会上,陈永柱当众揭发某些村民施化肥、打除草剂的行为,气得一位村民当场摔碎茶杯,当晚,妻子还因为此事和他吵架。

“空气是可以流动的,水是可以流动的,任何一户农户打了除草剂,用了农药化肥,影响的都是一大片,破坏的都是一个共同体。”陈永柱是这样理解的,也这样宣传、引导,监督周边村民齐心协力创建全域有机产业。

有机产业共同体,必须共同发力。邬阳村四组村民陈千兵的妻子离家出走,生活信心不足,村民陈永超动员家人采取半租赁半义工的形式,代管陈千兵的4亩茶园,施肥、除草、除虫,3年从未间断;该村三组村民彭叁梅的丈夫身体不好,村民黄思学等人把她家的6亩地当作自家的一样管理,义务整地、起垄、栽苗、锄草……6亩有机转换期的良种茶长势喜人,预计2018年即可收获。

巴鹤线邬阳段,有养路工人习惯性使用除草剂清除路边杂草。群众迅速将其反映到乡政府。经该乡与相关部门协调,巴鹤线邬阳全境的公路沿线的杂草清除,全部手扯、刀割或用薅锄,不再使用除草剂。

“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较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共同的利益’。”邬阳乡党委书记汪娟介绍,该乡已经建成全域有机协会16个,其中,邬阳村全域有机协会管理、服务该村300余亩有机茶和1700多亩进入有机转换的茶园。一个“有机”,就让全村320户1200人自觉抱团,构成一个有机产业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下,人人目标一致、方向一致、行动一致,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日益强化。

采访手记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在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村民自治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涵养一个家庭细胞,激活一个自治组织,构建较大范围的利益共同体。得益于利益的相关,催生“人人自愿、人人自觉、人人发力”,村民自治的基础稳固,功能明显,成效喜人。

 

自2013年来,鹤峰县连续四年开展“最美乡村(社区)”评选,今年,该县又强力推进“全域有机”茶叶建设。“最美乡村”“全域有机”这些创新的利益共同体的不断涌现,鹤峰县多层次、多样化的村民自治探索与实践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