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 勇 通讯员 向 鸿
秋阳融融,鹤峰县邬阳乡邬阳村陈家棚有机茶园依然青绿铺地、茶香舒缓。“我们种出来的有机茶,品质好、口感好。截至目前,我种的春茶就卖了3万多元。”茶农陈国政说,不少村民和他一样,在该村党支部和骑龙公司的带领下,依托发展有机茶走上了致富路。
“聚焦有机产业,做强做优‘党建+全域有机’发展文章,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有机建设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有机建设动力。”该乡党委书记汪娟介绍,2013年来,该乡立足“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聚力推进“全域有机”,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子。
老党员敢当“恶人”
“全域有机”建设,要求较大范围内的所有耕地、林地不用一瓶除草剂、一瓶农药、一袋化肥。这“三不用”听起来简单,但要摒弃习惯性的“三用”生产方式,绝非易事。任何一户农户的行为,都会让大家的努力付诸东流。为此,必须有敢于撕破情面的“恶人”担当基地监督员,铁面无私地执行有机种植标准。
“做监督最重要的是从自己做起,敢于从亲戚朋友‘下手’,不怕得罪人。”邬阳村四组老党员陈永柱说,他就是曾经的“恶人”。
要做“恶人”先示范。在山里,每逢春茶采摘结束,正值杂草疯长,陈永柱的老伴嫌手工除草太累,非要打除草剂,陈永柱宁可和老伴一次又一次地争吵,也坚决反对。“吵多了,老伴经常和我商量,‘背地里打点,其他人也不晓得’,我同样坚决拒绝。”陈永柱说道。老伴拗不过他,而且也知道除草剂对茶叶有害,对人的生命健康有害,只好跟着他天天坚持在地里用手扯,用锄薅,用刀割。
陈永柱的一位妻舅也是有机茶基地的一员。2016年,他的妻舅偷偷买来几瓶除草剂,才背上喷雾器就被陈永柱逮个正着。妻舅好说歹说,陈永柱就是坚决不答应,而且,陈永柱严肃地告诉他,如果坚持要打除草剂,他就一定将此事反映到“村两委”,反映到骑龙公司,让公司取消他的有机茶收购合同,让他的茶叶没有销路。最后,妻舅到农资店退还了除草剂,坚持人工除草。
“一次小组会上,陈永柱当众揭发个别农户施化肥、打除草剂的行为,气得一位村民当场摔碎茶杯,提前离场。”该村支部书记陈宏介绍,为这件事,陈永柱的老伴和他狠狠吵了一架,他也私底下有了“恶人”的称号。
“通过3年时间的转换,现在的有机茶,鲜叶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60元,有机茶每亩收入达1万多元,老百姓都叫我们‘功臣’!”陈永柱说,曾经的“恶人”当得值得。
村支书乐当领头雁
“打造‘全域有机’关键是要解放村民的思想,严格按照‘村两委’和企业的要求执行。”陈宏介绍。2013年,该村300多亩茶园进入有机转换,3年多的转换期,仅“村两委”召集茶农召开的大小会议就多达75次。
为了严格执行茶园的管理标准,2013年,该村联合骑龙公司给基地农户发放《农事记录手册》,要求家家户户坚决做到不在茶园施化肥、打农药和除草剂。为监督执行,陈宏和其他“村两委”成员不定期进基地巡查、检查、督办。
2014年,陈宏得知村民刘某擅自使用除草剂后,立即和骑龙公司的技术员赶到刘某家的茶园,在事实面前,刘某不得不低头承认,最终,他的有机茶收购合同被当即取消,有机肥补贴随即中止。事后,懊悔不已的刘某赊借2000多元的有机肥,自觉按照有机标准管理茶园,后被重新纳入有机茶转换农户,但转换期拉长1年。“五组的陈某,偏要在茶园内种苞谷、洒化肥,同样被取消有机茶收购合同。”陈宏介绍,他们严格坚持管理标准,使一批坚持管理标准的茶农得到了有机肥的奖励。
创建有机茶基地,生态环境必须好。陈宏翻开有机茶基地管理台账,2013年来,“村两委”成员带领基地农户,在300多亩的试点茶园内累计栽植桂花树800多棵,在公路沿线和村民房前屋后栽植桂花树、紫薇树3000多棵。
“今年,‘村两委’采取‘沟长制’‘以山田管户,以户管人的连环责任制’,确保整个基地范围的生态环境。”陈宏介绍,该基地范围内的每一条沟都推选了一位沟长,负责沟边环境治理;每家每户的山田严禁使用除草剂、农药和化学肥料,凡山林内出现违规行为,全部由户主担责。
“采摘精细的茶园,每亩茶可以收入1.5万元以上,像五组李汉林,0.5亩地的有机茶园,收入9000余元。部分劳动力不够,鲜叶没有完全采摘的,每亩收入也有7000余元。”陈宏说,有机转换周期长达3年,虽然吃了不少苦,但转换成功后,茶农就能尝到甜头。
党员干部甘当先锋
“聂委员他们天天进村入户,一遍一遍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我们都明显感觉有些体力不支。”鹤峰县金阳特色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朱永翠为之点赞。邬阳乡党委政府的一班党员干部甘当“全域有机”建设的急先锋,从不叫苦,从不言累。
朱永翠口中的聂委员是该乡党委的组织委员聂祖旺。按照邬阳村率先实现“全村有机”这一目标,他负责一、二、三组的农业结构与种植方式调整,引导村民不再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监督村民严格按照有机标准,不再施用除草剂、农药、化肥。
“天天晚上开会,苦口婆心地讲,开了20多次会以后,部分村民还是无动于衷,仍然我行我素。”回顾攻坚的那段日子,聂祖旺介绍,无论怎么讲,每次进村,都能看见刚刚打了除草剂的田地,这种情况,让人一筹莫展。
无论困难有多大,唯有迎难而上、持之以恒。聂祖旺找到该乡食药监所负责人陈昌胜,直接把执法车开进会场。
“谁再打除草剂,食药监所就把名单交到骑龙、金阳两家公司,不仅取消有机茶收购合同,甚至连常规茶也没有销路。”会上,聂祖旺给参会群众上了一堂“不发展有机茶就没有出路”的课,陈昌胜给群众普及食品安全法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养殖,教育群众“将心比心”,尊重左邻右舍的劳动。
双管齐下,聂祖旺等人动员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反复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
“那次开会,陈昌胜他们几个当场要我‘争取个易地扶贫搬迁的名额,搬到其他村去’,对我触动很大。”以前较为“顽固”的村民姚某说,他一家不按有机标准种植,整个村民小组的有机创建都是“白搭”,现在,他坚决不再用除草剂了。
“无论何时进村,绝对看不见使用过除草剂的痕迹;无论走进哪个小组,很难发现种植玉米的田头地角。”聂祖旺说,邬阳村的有机创建氛围让人欣喜,让人感觉有机产业欣欣向荣。
企业家勇当先行者
“骑龙公司支部书记郭国坚守‘有机茶’梦想17年,邬阳乡‘全域有机’茶叶建设走在全县前列,郭国功不可没。”汪娟评价,郭国是该乡“全域有机”建设的先行者。
2000年,郭国创建湖北鹤峰县骑龙茶业有限公司,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与营销。市场营销中,他发现部分消费者对原生态的茶产品情有独钟。深思熟虑下,他于2001年租赁该乡湾潭河村水田206亩,开始有机茶产品开发,并于2003年8月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委员会审定。2004年,“骑龙牌有机茶”畅销,年销售2500万元以上。
谁料想,2005年,咸盈河纳入水电开发,该公司厂址处在淹没区,必须停止一切与工程无关的生产开发和建设活动。搬迁遥遥无期,但公司却一直没能建设茶叶基地,不能改善基础设施。困窘当前,有机茶基地农户需要租金,公司员工需要养家糊口,郭国想尽千方百计找银行,但银行担心骑龙公司要搬迁没有发展前途,不敢也不肯放贷。
放弃?还是坚守?郭国心中焦虑,但他毅然咬紧牙,向职工借,找亲戚借,托朋友借……熬到了2009年咸盈河水电站降低大坝高度,公司不用再搬迁了。
2010年,郭国筹集资金,采购清洁化全自动茶叶生产线,开始第二次创业。可是,第二年,该县茶叶品牌整合让公司几度改旗易帜,有机茶的追求再度迟缓。
“坚持才能看到希望。”郭国说,2013年,该县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提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生态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有机茶、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骑龙公司等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当年,郭国带领骑龙公司一班人,团结200多户茶农,率先擎举“有机”的大旗,在邬阳乡百鸟村、湾潭河村、邬阳村等5个村,投资1300多万元,为茶农无偿供应有机肥,为所有茶园安装杀虫灯,遍插粘虫板,移植绿化苗木,同时硬化田间路、修建沼液转运池,创办有机茶试点基地1000亩。
2017年,公司创建的第一批1000亩有机茶通过专业机构认证。公司按照既定协议,以“一芽一叶初展160元每公斤,一芽一叶开展100元每公斤”的高价全季节收购鲜叶。
“想都不敢想,9亩有机茶,除去采摘工资,纯收入8万多元。”该乡小园村精准扶贫户蔡宏召说,发展有机茶,他转身就实现小康生活了。
“高桥、凤凰、栗子等村的有机茶园建设全面铺开,有机转换茶园面积7000多亩,有机种植黑豆、二黄玉米1000多亩。”郭国说,他是老党员,带领茶农发展有机茶是他的责任。8月初,该县第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全域有机’茶叶”目标,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有机产业前景。
记者手记:
邬阳村党员郭志和衣食无忧,但他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新建5亩茶园,带动周边村民连片种植有机茶300亩;百鸟村老党员潘国周倡议热心村民,自带农具、午餐,义务帮助缺乏劳动力的茶农除草施肥;凤凰村“村两委”成员带领村民普查野生茶资源,对接骑龙公司……走进邬阳乡,一大批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全域有机”建设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党员站出来,产业立起来。
当下,农村劳动力不够,传统农耕方式改变,禁用除草剂、农药、化肥,推进“全域有机”建设难度的确较大。“人心齐,泰山移”。在邬阳乡,一批党员自告奋勇站了出来,持之以恒坚守,成功完成3000亩茶叶的有机转换,完成1700多亩的茶叶基地认领,黑豆、二黄玉米等有机种植从无到有,中蜂、土鸡等有机养殖悄然起步,“有机”成为该乡群众的一致追求。
党员作为,支部发力,党建引领。邬阳乡的有机产业逐步做大,群众所获得的实惠越来越多,“产业服务型”的探索与实践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