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看了8月22日 《恩施日报文化旅游周刊》的《水光潋滟“小三峡”》一文后,勾起了我尘封的记忆。后来又读了该报9月12日的 《如诗如画小三峡》,忍不住想拿起笔。

30多年前,我曾在鹤峰县下坪区工作过,小三峡是该区红莲公社三元大队的一个小队,当地人叫它三峡或三峡小队。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秋天,我和同事下乡来到三元大队,闲聊中有人谈起三峡的神奇,我们神往不已,决定找向导去探一探三峡之奇。

三峡之奇,一曰山穷水尽疑无路

如果没去过三峡小队,又没有人指路,你就是走到去三峡的路口也不会往三峡方向走。向导带我们来到一峡口处,只见一条小溪从谷中冲出向西夺路而去,谷底两侧对峙的岩壁相距不过数丈。越往上,峡口略宽一些,但依然是悬崖绝壁。向谷中窥视,但见峡谷幽深,雾薄光暗,溪水像是从深邃的洞中流出,这不就是山穷水尽之处吗?然而向导却说这就是去三峡的路,说罢,他率先趟着溪水向峡谷走去,我们随之而上。确实没有路,一会儿在溪中走,一会儿又在岸上行,溪中走的路程长,岸上行的距离短,路就是溪,溪就是路。溪两边长着多种树木,为争夺阳光拼命向上,所以树干特别修长。山风林涛,树影婆娑,阴翳蔽日,泉水丁冬,小溪潺潺,鸟语蝉鸣,蛙鼓猿啼,好一路峡谷胜境!这样亦溪亦岸走了好长时间,溪左边才有一条缓缓的斜路。

三峡之奇,二曰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来读“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认为“又一村”不过是诗人丰富想象中的人间仙居,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地方存在。然而当我们走出峡谷,踏上三峡的土地时,方知人间仙居已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我激动不已,惊奇万分。待心情平静之后,放眼细看,这是一个略带曲形的狭长小盆地,最宽处约三四百米。先前趟过多次的小溪从盆地中央划过。溪中段的两侧有宽窄不一的小平地。盆地四周则是坡地,坡地越往上越陡。坡地尽头,有些地方直接与百丈明岩相连,几百平方米的绝壁上寸草不见,行动敏捷的猕猴也无法攀登;有些地方与树林相接,相接处坡势变得异常陡峭,人要从此爬上去,比走蜀道还难。整个盆地除峡谷处有一个不大的缺口外,四周被高耸壁立的大山包裹,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不知存在了多少万年。

想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和谐共处,相安无事,不问世间风云,不知朝代更替,隔绝红尘,与世无争,实乃又一个世外桃源。进入现代社会后,恐怕这里也难收到无线电信号,仍

然只有白云传情,溪水送音。最近30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天上有了同步卫星,三峡的村民一定也看上了电视节目。不出三峡口,便知天下事,三峡村的历史翻开了新篇章。

三峡之奇,三曰主人好客狗凶恶

村里有十来户人家,多数住在盆地中央的溪两边。我们首先来到小队部,只见一间屋里浓烟滚滚,不知何故,走进屋一看,原来是小队把第一批收的包谷用柴火炕干,要抢先交公粮争个第一。从小队部出来碰到一社员,他说套了只野山羊,如果我们要,他就卖一半送一半。我们随他来到山坡上,一只黑色野山羊见人来后拼命挣扎,要是靠近它,它就埋着头奋力用角顶。这样近距离观看活生生的野生动物还是第一次。

下得坡来,决定去见识见识名声在外的恶狗。在离一家院子老远的地方,向导就高喊主人,院子里一下出来了三个人,三只狗同时也冲了出来,三位主人连忙拦住,我们才进得火炉屋坐下,哪知三只狗紧随而至,并卧在我们旁边,嘴里发出咆哮的威吓声。在与主人谈话时,要是我们声音稍大一点,狗就咆哮而起。主人非常好客,给我们做了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腊肉招待我们。当然,入席前主人得把狗看住。临走时,又是主人先镇住狗,我们才能安全离开,但狗愤怒的咆哮声分明传了出来。据说,这里家家户户的狗都这样凶恶。淳朴的民风凶恶的狗,真是不可思议。

离别三峡近40年了,藏在深闺、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逐渐进入世人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