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浓眉大眼的椅匠师傅田启如,把椅子做得精美绝伦,完全称得上是椅子中的“状元”。
鹤峰县中营镇官扎营村43岁的田启如,继承父亲手工做木椅已经20余年。
田启如做的木椅,木质看上去像钢筋铁骨一样坚硬、沉重。
抚摸光洁的表面,像婴孩或女子的肌肤一般,细腻、润滑。
再看椅脚、椅靠、椅板,都有天然的花纹。有的像一滴水滴在一个平静的湖面,波纹一圈圈外延;有的像春风吹皱的池塘,波纹或荡漾,或起伏,或流动。
比着看每一把椅子,外形几乎一模一样,高矮、宽窄、长短,完全一致。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工艺品。
田启如的手艺是跟他父亲田美生口传身受而来。
我们从田启如家来到他父亲田美生家,只见一间老木屋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料,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圆的方的,应有尽有。地上堆积着厚厚的刨花。
木屋四壁上,挂着各种规格的锯子、凿子、钻子,案板上放着斧头、刨子等等,有数十件之多。
一个胡须花白的老者,带着眼镜,用牙齿咬住墨签子,蹲在地上一大堆木料前忙活。
田美生取下嘴里的墨签子,对着手里一截木料,笑着告诉我们说,这是干透了的涎杨柳树椅胚,用作椅脚,是一把椅子的关键部分。
两个椅脚的榫头做好后,要用大锅蒸,或用水煮,直到能九十度弯曲,绷得紧绷绷的,像人的膝盖,皮肉包住前后两根大横梁时,能严丝合缝,又不出现任何撕裂,才算完美。
他又拿起一根横木,这是做椅靠的,要有向内弧。
田美生告诉我们,一把椅子做下来,由大小20多件组成,几十道工序。各个部件,各有各的样子,前后、上、下、左、右,都要对称。就像人的五官一样,长得协调才好看。
田美生拿着一段木头说,这是涎杨柳,质地特别细腻,而且颜色好,靭性好,轻易不走型,这些特点是其他任何木料都不具备的。
先前田启家就告诉过我们,说砍涎杨柳的季节是很讲究的,一般都在秋冬季节,这时树木收了水分,结实,不易生虫。
涎杨柳椅胚砍好后,放在阴凉处,自然阴干,少则一年,至短也要过第二年的六月。直到椅胚干透,才能下料使用。
田美生又指着那块镶嵌在中间的椅板说,这个料也有讲究,必须是秋树。秋树不仅木纹好看,稳定性好,主要是不变形,不开裂。
我们仔细观察,涎杨柳和秋树结合,简直就是天生一对,珠联璧合有情人。
我们问起田美生做椅子的经历。68岁的田美生告诉我们, 他14岁开始跟着哥哥田菊生做椅子,走村串户,没成想,为了一把椅子,从年轻做到年老,一做就是五十多年。
当地有人告诉我们,田美生父子通过长期实践,精雕细琢,已经把椅子由实用品做成了藏品,从普通家用品成为珍贵礼品。成了当地值得骄傲的精品,远近闻名,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各地。
由于手工椅产量有限,加上木材稀缺,有时竟然一椅难求,价格一路走高,
培根说:“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韧是伟大的气质,无论何人,若失去耐心,便失了灵魂。”还有,“十年磨一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这类时髦词汇,田氏父子可能说不出来。但他们传承接力,长期实践了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