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雷家岭集中安置点
易地搬迁户刘先振在扶贫工厂上班
易地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鹤峰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因地施宜,标靶施策,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群众以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的方式大力实施易地搬迁,让该县7941户群众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
5月10日一大早,鹤峰县太平镇沙园村一组村民贾灵芝来到自家种植的中药材田地里除草,再有几个月她种的两亩多田的白芨就能收获了。
今年56岁的贾大姐以前居住在该镇边远的祝家台村五组,由于交通不便,居住环境恶劣,每到汛期来临,孩子上学都会很危险。
回忆以前的生活,贾灵芝印象深刻的是艰难的交通条件,“那个地方两边都是山坡,两边的山水都往河里来,一涨水,满河的洪水连大人都过不了。”
2013年,贾大姐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对她进行分散安置,2018年搬迁到交通方便的沙园村。不仅住进了漂亮的安置房,产业发展也是有声有色。
讲起现在,贾灵芝笑意盎然,“政府给我把房子修起了,我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自已就可以聚中精力搞产业发展,发展经济林木、药材多种一点,创造自已的幸福生活。”
除了因地制宜对村民进行分散安置,该镇还按照“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就业”模式,把集中安置小区建到工业园区附近,将移民增收与产业用工相结合,真正实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在太平镇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雷家岭集中安置点,6幢崭新安置房拔地而起,安置点内花园、花坛、健身等设施一应俱全,来自该镇三岔口、堰塘、枞阳坡等15个村共142户536人在这里居住生活。
枞阳坡村五组村民刘先振以前居住的自然环境很差,家中的经济作物全靠玉米、红薯,在经济最拮据的时候喂养的两头肥猪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我们那里经济条件落后,山大人稀,每年只能靠着自己种点苞谷,栽点红苕,喂头把两头猪,学生上学难度都很大。”
2018年,刘先振“双喜”临门,自已不花一分钱就搬到了雷家岭集中安置点,住进了新房,更高兴的是他还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上班,成了上班族。
对现在的生活,刘先振非常满足:“现在我们搬到这里的时候也很开心,也可以就近上班,每个月收入也是三四千多元,每次学生上学也只要上十分钟,我们就是下班以后也能够开开心心地带着小孩逛一逛,玩一玩,跟城里人一样。”
据了解,自2016年实施易迁安置政策以来,鹤峰县争取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15.2亿元,对该县7941户实施了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并对安置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改造,对产业发展进行帮扶,新建扶贫工厂或扶贫车间21个,有效保证了易迁群众的平稳入住和灵活就业,让易迁群众搬出了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