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山
临近清明,正是明前采茶好时节,三月的朝阳掠过神秘的北纬30°,位于武陵山片区北麓鹤峰县的木耳山万亩茶园晨露莹辉。远眺茶山,云雾缭绕,茶香氤氲,踏足此地的游人徜徉其间,神往心醉。
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处茶旅融合的基地,1990年前后却是贫瘠落后。真正让木耳山享誉中外的,是如今开荒种茶后建成的万亩茶叶基地。
万亩茶叶基地的建成,则是当地政府狠抓茶产业建设和茶业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1980年,茶业能人周吉然是走马红碎茶厂的一名学徒,擅长管理且制茶技艺出众。为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他四处寻找高品质茶叶生长的温床。通过多重土质检测的木耳山被发现后,他与茶厂职工带领附近闲散劳动力挖山、修路、运肥、种茶。1995年,茶园终于有了规模和质量的飞越。
然而,茶园无人管理、茶叶采摘缓慢成为新的难题。为此,当地政府引导深山贫瘠处的贫困群众移居木耳山,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学习茶园管理与采茶技术,并出资补贴茶农购置采茶机。此后,各村在当地政府主导下,通过木耳山茶园的示范带动,纷纷扩宽茶园面积,户户都开始植茶制茶,走马镇也开始成为闻名全县、全州甚至全省的茶叶大镇。
白果牌名优绿茶系列产品“恩施硒茶-走马翠毫”和名优红茶系列产品“红颜知己-容美红”两款茶,先后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和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在武汉、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被评为“我喜爱的十大湖北好茶”,并代表鹤峰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样品。木耳山基地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茶园”,入选“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还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赞誉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美茶园”。
随着木耳山茶园的驰名,周边农家乐也渐渐热闹起来。村民刘柏芝抓住茶旅融合的发展机遇,经营起农家乐,一年能为家庭增收6万余元。“农家乐拓宽了我们的致富路。”刘柏芝说。
木耳山
慕名来木耳山的游客也逐年递增。2021年,木耳山接待游客10万余人,走马镇的酒店住宿业也因此发展起来,既有以体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民宿,也有注重品质的商务酒店。目前,全镇共有民宿5家,酒店21家,接待能力在全县各镇居首位。
“每天都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入住,游客可以到田间地头体验农家生活,也可以自己动手做农产品和纪念品。遇到假期,房间供不应求。”走马镇金龙村民宿经营者李雪莲说。
“农家乐+民宿”逐渐成为当地居民致富增收的新型富民产业。
茶园从无到有,茶产品打出名气,茶产业逐步壮大……走马镇依托木耳山“全国最美茶园”的影响力,抓住茶叶全域有机建设和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契机,积极推进“世界茶谷·国际慢城”建设。
下一步,走马镇将围绕深挖茶史、茶艺、茶人、茶事,茶趣等内容,体现茶叶种植加工、观赏、科普、运动、养生等功能性特点,增强产业发展内涵,打造产业品牌,扩大慢生活小城影响力;重点建设茶山漫步绿道、休闲凉亭、生态垂钓园、茶体验坊、露营地及科研教学区、实验区、游乐区等配套项目,推进景区周边特色民居改造,开展永久性保护和传承。同时,加强茶旅资源产品开发,通过开发情景体验互动性活动,让游客既能了解茶知识、茶文化和制作工艺,又能观看茶艺表演等,提高游客参与体验度,提升产品品位与档次,全力打造茶叶生态旅游景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走马镇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新型茶旅融合发展则是大势所趋。
“茶旅融合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以茶为载体,以茶园观光、茶叶采摘、炒制、品饮、风俗体验为内容,以茶文化为特色,以大众旅游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为目标的系统工程。”走马镇党委书记林陈刚说,茶树是当地居民的“摇钱树”,走马镇要实现振兴,茶旅融合必须围绕茶文化为核心,让游客体验茶产业各个环节,打造茶旅经济链,提升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贡献率,让茶叶在旅游体验中增值,让旅游业在茶叶复兴中获得新天地。
作者:蒋杨艳 ,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