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下坪乡留驾村,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干净整洁的道路,明净美丽的庭院,修剪整齐的茶园,一幅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映入眼帘。
“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这么快,也看到了返乡创业的发展机遇,这次回来了就准备留在村里发展,不出去了。”5月29日,村民陈红竹看着家乡的巨变,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今年以来,留驾村积极转变人居环境整治思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下了乡村“美颜键”。
干群齐发力
“人居环境改善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人居环境整治的外在成果才能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留驾村党支部书记龚斌说。
发展机遇来之不易,留驾村尖刀班既感到压力,更清楚要做好乡村振兴的表率。没有退路,唯有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全力以赴闯创干。
为了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留驾村没少想办法。
通过召开群众会、微信平台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党员干部引领示范、“四个一”人居环境整治评比、“红黄榜”监督,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和荣辱感。村民自已既当设计师又当施工工人,亲自参与设计建造美丽的庭院,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给自已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我们责无旁贷,以后我会认领更多的整治任务。”老志愿者辛学忠看着热火朝天的整治现场郑重承诺。
村尖刀班也是用心用情用力卯足了干劲齐上阵,催进度,督质量,甚至对石头大小,色彩搭配,土质肥瘦等每一个细节都下足了“绣花”功夫。没有经验,尖刀班与工匠、村民们一起集思广益反复改进,力求达到精益求精。通过管理精细化、村民自治化、制度常态化多措并举打造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
美颜低成本
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高颜值是留驾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理念。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留驾村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条件。
以节约成本为主轴, 更加注重实用性、便捷性,凸显生态特色。 严格把控,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了刀刃上。
采纳群众建议,就地取材,使用竹篱笆、石块、木桩等围建菜园、充分利用从河道中清理的鹅卵石,废旧瓦片、石磨、猪槽、瓦缸、轮胎等“土滋土味”、“土里土气”的材料,打造出13个美丽庭院,8个具有乡土气息的小景点。
村委会组织多名赋闲在家的村民到周边村参观美丽庭院改造,用当地工匠,传统工艺,发挥他们的砌墙技术, 全村的能工巧匠个个抢着出谋划策,主动对村庄的角角落落进行改造。
“花坛是自已到外面参观了,回来由村里指导自砌的,庭院都是用变废为宝、返璞归真的理念进行装饰,节约成本30%以上。”看到宛若新生的庭院,村民毕家才如数家珍。
整治促发展
按照“红色美丽村庄、休闲采摘乐园、旅游打卡胜地”的定位,留驾村以“白泉河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抓手,兼顾旅游特色,文化特点,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景点,努力推动乡村面貌大提升。
截至目前,留驾村栽种紫薇、桂花、红枫、红豆杉等绿化树300多棵,一串红、格桑花等花卉3万余株,美化荒坝、拆旧空地1万多平米,清除私搭乱建5余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0余方,真正让村庄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美”到“时时美”。
村里环境美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生态也应运而生。大河坝循环路、观景台、红色文化展馆、休闲采摘基地、亲子农场、特色民宿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开辟了一条集红色教育、休闲民宿、旅游观光、林果采摘、生态养殖于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吃上“生态饭”、“旅游饭”。通过环境美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生产力’的转化。
(通讯员冉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