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容美镇龙井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鳞次栉比的楼房、如诗如画的风景,无不彰显着新时代农村新风貌,青山环绕、干群同心、勤劳人家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党建引领助力环境整治
“你们负责拾路两边草丛里的垃圾,先捡干净了我们再清扫。”11月11日,鹤峰县容美镇龙井村三组村民自发组织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村委成员王家华正在进行分工。
村民志愿者们手持锄头、铁锹、扫帚等工具沿着村道开展集中清扫。一路上,大家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对道路沿线的垃圾、堆放的黄泥、杂草等进行认真清理。
“居住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之中,我们都有责任去维护好,所以组织这样的活动,大家都热情参与。”三组村民陈家梅自豪地说。
近年来,龙井村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加速“引擎”,运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双带”模式,营造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依托新时代家庭文明积分建设管理工作,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定期兑换积分奖励,以“见实效”为抓手,以“治根本”为目的,对卫生脏乱差户进行张榜曝光,通过互评、互鉴、互促,引导村民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自觉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守护者。
庭院改造扮靓宜居乡村
“看着花红草绿的,心情格外好。”提起自家庭院改造,龙井村一组村民彭友林开心地说道。迎着初升的朝阳,彭树林正在给院里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们松松土,生活闲适而惬意。
一花一世界,一院一生活。为让“美丽庭院”成为“美丽经济”“美丽故事”的生动载体,龙井村以序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为着力点,积极组织村民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打造出一道“庭院精致、道路干净、水质清澈、鸟语花香”的美丽风景。
龙井村将“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代表、志愿者等作用,以家庭为阵地,以房前屋后小环境整治为切入口,村民自发让田让利,因地制宜参与设计扮靓院落,拆栏去围、栽花种草,以家庭“小美”聚乡村“大美”。
“ 房前屋后,绿植环绕,庭廊栏下,花树摇曳,一户一景,祥和安泰,是我们的美好愿景,自开展‘美丽庭院’工作以来,家家户户齐动手,村民累计投工投劳一千余个,美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我们将持续开展‘争先创优’入户观摩活动,在全村营造出良好比学争优、景美家美的风气。”该村村委会主任徐家国介绍道。
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
“殡葬改革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我们要长远考虑,不能只顾当下,决不能在规划区内出现丧葬现象。”11月14日,在一组的小组会上,村委成员王家华正在向老百姓宣传殡葬改革工作,详细讲解改革要点及相关政策,引导大家理性认识,积极配合。
今年6月份以来,容美镇全面启动“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龙井村作为城中村,有一部分区域属于城乡结合部,任务重、压力大,如何解题、破题,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龙井村在推进之初,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6月下旬,正值殡葬改革推行初期,该村一组村民丁某患病离世,该区域属于禁葬区。
“起初死者家属不愿将死者葬到公墓区,坚持要葬在家附近,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轮番上门做家属思想工作,提供温情服务,最终说服了死者家属。”徐家国说。
作为容美镇第一户同意从禁葬区迁到公墓区的群众,该户为容美镇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根本上改变群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是殡葬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随后,龙井村通过制发倡议书、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入户走访等方式,全方位加强殡葬改革工作宣传力度,严格实行规划区内禁葬工作,确保禁葬区范围内不再出现新建、扩建坟墓,同时加强对活人墓的监管。截至目前,该村共劝导6户村民将死者安葬到公墓区,该村文明殡葬、绿色殡葬工作得以有效推进。
处处有景、户户增收。如今的龙井村百姓口袋“鼓”,发展路子“宽”,生活环境“靓”,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