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弘扬工匠精神、组织基层工会培育工匠人才并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是鹤峰县总工会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
着眼乡村振兴谋大局 出台硬措施
提高站位谋长远。鹤峰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指示精神和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结合鹤峰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成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组建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委员会,出台《鹤峰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鹤峰县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规划》,明确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科学规划竞赛形式和确定激励奖励机制,聚焦产业工人的思想引领、素质提升、维权维稳、保障机制,确保长效推动能工巧匠的不断涌现。
弘扬精神强引导。把学习“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文化内涵作为全县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把对劳模工匠精神的宣讲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结合起来,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大讲堂”,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做到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营造劳动光荣、奉献光荣、创新光荣、能者光荣的精神氛围。如鹤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电子电路装配与运用、“2023中国数字营销大赛·我为鹤峰代言”、2023年恩施州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全省烹饪酒店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西餐服务项目”、酒店管理与服务和导游服务、作物生产技术赛、茶艺技术赛等各类比赛,分别获得21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参与奖若干等,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奖。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培育学生从小树立工匠意识。
突出重点抓培育。围绕全县重点项目及鹤峰独有的优势资源,重点抓培育。茶叶产业是全县第一大农业产业,从茶叶种植、加工、生产到营销,分别培育种茶能手、制茶大师、茶艺名媛、销售冠军等;围绕生物药化产业,培育氨基酸生产机械检修大师、质量检验大师等;野生箬叶资源独特,相关箬叶产品畅销国内外,改良传统工艺,培育采摘能手和泡制包装能手;围绕鹤峰丰富的文化遗产,征集民间绝活,评选根雕大师、“土家吊脚楼”工艺传承人、篾器制作大师、鹤峰“民歌王”、“土家四道茶”制茶泡茶大师等。
健全机制重激励。县总工会联合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茶叶产业促进中心、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通过基层工会组织开展相关的劳动合同技能竞赛,命名一批能工巧匠,确保一批工匠的辛勤、专注与付出得到认可,有利于发展和传承。同时,联合出台相关的政策,从工匠技术的传承、提升、考核、奖励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明确。
围绕乡村振兴聚优势 干出大成效
深耕培育沃土,迎来雨后春笋。在各行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有研发恩施硒茶、传承“宜红”品牌的湖北优秀学习型职工但唐凤;有致力于电气自动化、维护改造生产线、降低生产能耗的湖北产业工匠人才鲁龙胜;有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新就业渠道、带动脱贫致富的湖北省劳动模范许群群等。5年来,鹤峰县共有10余人荣获地市(州)级以上“工匠”荣誉,共挖掘和发展260余名县级传统技艺、工匠人才。仅在今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在县直有关基层工会的配合下,分批次进行建筑工匠、巧手编织、茶叶制作、酱菜制作等培训500多人,这批工匠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不断做大做强,带领数以万计的人才投身到城乡各行业。
打造优质环境,孕育劳动生态。保证“季季有赛事、年年有评比”的竞赛周期,让所有愿意参加劳动和竞赛的职工都有机会参加。县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热情高涨,无数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鹤峰人,秉持“比拼赶”的奋斗思想,以高昂的姿态,阔步行进在新时代强县征程上。八峰药化近300名产业工人积极且勇于担起责任、肩负使命,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实现,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他们如同齿轮一般推动公司前行,工程设备高级经理鲁龙胜主要负责工程设备、公用系统保供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荣获“恩施州制造业技术能手”“恩施州2022年度就业务工突出个人”“2022年度湖北产业工匠人才”“2023恩施州最美产业工人”“2023年恩施州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厚植工匠文化,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各种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提升了职工群众的劳动技能和素养,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2022年,鹤峰县被评为中国有机茶第一县、湖北茶叶出口创汇第一县,全县人均茶叶面积1.5亩,茶叶产业成为鹤峰县富民增收的第一产业。包括茶叶、高山蔬菜、野生箬叶的农业产业,包括生物药化和中药材的药化产业,包括风能和水能发电的清洁能源产业,拥有多个5A级品相景区的旅游产业等主导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如全县2000余人就业于手工编织产业,产品已在鹤峰全域旅游景点热销,其中有51名巾帼巧手参加了鹤峰县首届“巧手绽芳华”手工编织技能竞赛。手工编织产业按照“公司+农户+回收+旅游产品”的模式,由企业为农户进行免费培训,再由农民在家里手工编织产品后进行回收,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立足乡村振兴重实践带来新启示
启示一:营造氛围为基础。全县深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引领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活动。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同时,相关县领导安排部署、督促落实、积极参加,率先垂范。按照“季季有赛事,年年有评比”的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竞相开展各自领域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启示二:真抓实干是保证。加强基层工会联动,广泛深入基层、深入产业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弄清产业工人队伍的现状以及发展需求。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及薄弱领域,明确责任单位,扎扎实实做好“学、比、评、奖”各项工作。
启示三:激励机制成关键。建立“人社+企业(产业)+工会”协作机制,建立工匠后备人才库,有针对性地培育工匠人才。细化奖励机制,企业对工匠人才的待遇可依照相关制度适当增加,同时,人社部门明确劳动竞赛活动成绩与职称评聘挂钩,工会组织则在培训学习、疗休养和节假日慰问(含“四送”)等方面对工匠人才予以保证,让工匠人才地位得到提升,有关待遇得到优化,激发更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让工匠精神、工匠技艺得到应有的传承。
来源:云上鹤峰
记者:覃进之 通讯员:沈海艳 覃仕玮
一审:徐宁
二审:向丽莉
三审: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