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纪念日:追寻红色足迹 铭记英雄史歌

今年10月25日是第73个抗美援朝纪念日。回首辉煌战史,感怀先辈功绩,10月24日上午,鹤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行来到退役老战士们的家中进行走访慰问,聆听他们的那段峥嵘岁月。

廖明清:他忘记了很多,唯独那段旋律刻骨铭心

一间简朴的出租屋里,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电视机的音量开得很大,沙发前的桌子上放着一部老人机和一副老花镜。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耄耋老人,实际上是一名战功赫赫的退伍老战士,他叫廖明清。

“过去打仗的事情啊……我年纪大了,记不清了。”廖明清今年已经94岁了,对于过去的很多事情都记不太清楚。据廖明清的家人介绍,廖明清原是太平镇三岔口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19岁那年被区公所的干事抓去充军,不久就在守城战中对上了解放军,在他们的规劝下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员。1950年10月,廖明清他们在福建接到命令,北上东北,抗美援朝。提到上甘岭战役,廖明清尘封的记忆被触动,他缓缓回忆道:“打上甘岭时,战斗非常激烈,敌人都是用大炮和坦克。白天阵地被攻占,我们就晚上打反击。战士们用身体挡住枪口,让战友们趁着一点点时间冲入敌阵、扩大战果,好多小伙子说没就没了……”

说起抗美援朝那段岁月,廖明清想了想,好久才说出了一句:“我就只记得朝鲜、上甘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共奋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廖明清说着,突然小声唱起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场的人纷纷打着节拍,跟着合唱,老人的歌声越发响亮起来。歌曲结束,他缓缓说道:“这歌,是唱我们的。”

张言礼:在炮火纷飞中行进的通信兵,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来到张言礼家中时,这位88岁的老战士刚打完老年门球。他热情地招呼来访人员后,又回房翻找出自己的勋章和军装。勋章佩戴好,军装穿整齐,他端坐在椅子上将那段传奇岁月娓娓道来。

张言礼是鹤峰县走马人,出生在战火纷飞的1935年,从参军到入朝还不满16岁。“我读过书,识几个字,连长看我手脚灵活,说话有条理,就让我当了连里的通信员。”也正是因为通信兵所肩负的职责,使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传奇。

1952年春夏,战争还处在相持阶段,交战双方都在绞尽脑汁策划给对方一击致命的方案。“连长交给我一封信,要我马上送到营部去。从连里到营部有很长一段路程,而且还要穿过敌人的一道封锁线。”接到任务后,张言礼便开始寻找出发上路的时机,按照惯例,敌人发射炮弹的基本规律是两小时一次。张言礼接到连长交给他的信时,正是敌人新一轮轰炸的开始,于是,张言礼决定等敌人轰炸结束,立马出发。

“当时我抓住炮停的那一点点时间,立马钻进壕沟,向营部所在的高地奔去。结果那一回他们没按常规出牌,不到半小时,炮击又开始了。我那会儿又刚好接近了敌人的封锁线,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一发炮弹就落在我身后不到两米远的地方,我一下前扑,头顶‘轰’的一声,土石飞过来,差点把我给埋了,我当时就被砸晕了。好在没伤到腿,醒来后我就又向营部赶过去。”张言礼讲述这段经历时,在场所有人都被这惊险紧张的故事一齐拉进了回忆中,难免不为当时作为通信兵的张言礼捏一把汗。

作为一名在炮火纷飞中行进的通信兵,张言礼不怕牺牲,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通信任务。

廖荣:他靠一把刺刀,在枪林弹雨中抢夺失守阵地

来到廖荣家中时,93岁的老人正在跟儿子一起准备午餐。看到来访人员,廖荣热情招待。与来访人员闲聊时,廖荣问起其他退伍老兵的近况,得知其中几位老兵已经去世的消息,廖老颤抖的双手,细细抚摸着自己的荣誉徽章——那是他仅凭一把刺刀从枪林弹雨中夺得的荣耀。

廖荣是1949年12月入伍的。1951年5月,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打响七个月了,当时敌军向着芝浦里及其以南的角屹峰进攻,要是失守,那么志愿军东线主力兵团转移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角屹峰海拔466.8米,与旁边的477高地并立于前沿,是志愿军阻击敌人的主要阵地,而扼守两高地的便是廖荣所在的86团2营。

5月30日4点,敌人就开着坦克大炮进攻,遭到2营回击后退回。5点左右,敌军又增了一个营的兵力,在10几辆坦克支援下再次进攻。“我们当时每个人就100发子弹,四个手榴弹,跟敌人来来回回打了3天3夜,打到后来没有子弹,我就跟敌人拼刺刀!战斗太激烈了。”廖荣讲起当时的场景,激动不已。“后来我们2营艰难地守住了阵地,伤亡也很惨烈。中间团部向我们2营增了两个连的兵力,又跟敌人激战了6天6夜,最后完成了任务。”

廖荣说着,为我们找出了当时的军大衣。藏蓝色的军大衣衣摆处有些破损,扣子也掉了几颗,还有几处依稀看得出缝补的痕迹。“已经烂了,但没有它,说不准还打不赢那场仗哩。”

谈及上甘岭战役时,廖荣说那是他永远无法忘记的一次战役,因为过于惨烈。“2营6连4个排,顶着敌人的炮火,轮番冲锋,抢夺失守阵地,两百多号人参战,数支敢死队舍命突击,虽然最后夺回了阵地,但就只剩下我跟副班长两个人了……”廖荣说着,眼角便流下了泪。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当年那些青春洋溢、意气风发的少年们,如今虽已步履蹒跚、垂垂老矣,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滋润着脚下这片沃土,永续传承、历久弥新。

来源:云上鹤峰 通讯员:李诗雨 夏露

一审:徐宁 二审:向丽莉 三审: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