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手工木椅,朴素结实耐用。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工艺产品逐渐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木活。但在恩施州鹤峰县中营镇的小山村里,田喜如一直坚守这门传统工艺,匠心巧造的木椅,不仅传承了非遗手艺,还打开了增收“致富门”。
3月6日,走进田喜如的工作间,窗边摆满切割好的木块,工作台上整齐排列着工具,满地木屑花堆成小山,在“叮叮当当”的轰鸣声中随风起舞,田喜如手持墨盒,几方旋转,在木块上画好标记,再操纵工具,不一会,切出了一个四方规整的凹槽。
田喜如的工作间就在自家屋子,几乎占据整个一楼,分别堆放着木材、操作台、组件、成品等,与其说是工作间,不如说是小型“加工厂”,放眼望去,朴素而低调,只有门口挂着的一小块传统工艺工作站牌匾稍显不同。
纯实木椅,榫卯是关键,而榫卯想制作得准确,画线就是第一步。用墨在要做榫卯的木条首尾处画出细而精准的线,在切割刨挖出孔槽,至于比例多少,早已变成习惯,刻在了田喜如的脑子里。
“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就是熟能生巧,这么一把椅子我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田喜如一边说,一边又画上了一条线。
据田喜如介绍,他家祖辈一直传承木椅制作手艺,它不仅是营生,也是一门艺术,更是自己一辈子的爱好。今年48岁的他,18岁开始跟着父亲和伯伯学习榫卯结构的木椅制作。
木椅选材讲究,制作程序复杂。首先是木材,需要用高山的红杨柳,每年下半年到深山寻找运回,简单处理成毛料后,经过一年时间阴干才能使用。制作时,需要经过挑选木料、下料、刨平、打眼、熏蒸、组装、打磨、刷漆、风干等20多个步骤,一把椅子的制作周期在20天左右,椅子整体采用榫卯结构,不需要一颗钉子。
刚开始上手时,田喜如在严丝合缝、弯曲定型等工艺环节上并没有悟透,做出来的东西时而松动、时而破损、时而型号不合,费时费力,还达不到工艺水准。后来他一边跟在长辈身边不停观察、询问,一边拿着木料反复尝试、练习,不断精进自己的工艺水平,不到两年时间,就掌握了各项工艺要领,不仅得到消费者赞扬,还得到了鹤峰县级和恩施州级政府部门多方认可,在2021年被恩施州授予传统工艺工作站牌匾。
“榫卯结构做工精巧,想做好还是要下功夫,两年算是学得比较快了,毕竟从小在这种环境长大。”飞舞的木屑和木头的清香,充斥着田喜如整个童年,如今自己又成为传承者。
自然风干,手工刨制,一榫一卯,匠心成器。凭借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田喜如做的木椅颇受欢迎,附近村落几乎都有人购买过,甚至远销至周边县市、广东、北京等地。如今,找田喜如购买木椅几乎都要提前预订,根据订单做好后再等客户拿走。
“正在做的这批木椅是来凤的客户定制的,共有二十把,今年的订单都已经排到年底了,为赶工期,正月初八就开工了。”田喜如介绍,他去年差不多做了两百把椅子,价格从四百到八百都有。
“我是通过朋友介绍的,觉得他家的椅子做工精细,也比较美观,使用几年了还是很牢固的。”找田喜如购买过椅子的客户尚飞说。
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田喜如还购置了木工多功能刨床、立式单轴木工铣床等新设备,部分手工程序由机械取代,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在采访的最后,田喜如告诉记者,现在关注非遗的人越来越多,自己也更加坚定信心,接力传承,坚守传统工艺。
“这几年我们也在陆续搞免费培训、带徒弟,老祖宗的手艺,不能在我们这代流失了,希望不仅能传承下去,还能够把它发扬光大。”田喜如说。
来源:云上鹤峰 记者:廖原
一审:辛妍 二审:伍洋 三审:贺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