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燕子镇皮影戏传习所,只要一束灯光,一块白布,鼓乐一响,春生皮影戏剧团便可在三尺戏台演绎光影人生,讲述世间百态。
今年是春生皮影戏剧团成立的第14年。76岁的张春生是剧团的团长,他的老伴张玉兰也是剧团的主要成员之一。
“我们是家族传承,目前团队的7名成员只有王海珍是同村邻居,其余都是一家人。”张玉兰告诉记者,1964年,年仅15岁的她,就和三位兄妹一起跟着长辈学习,这一学就是60年。
“这个影子上了荧幕,那就是只前进,不后退,在戏台上不能倒下,出场的时候要规规矩矩往前走,文人是文人的动作,武人是武人的动作。”4月2日,在剧团排练的间隙,张玉兰给我们讲起了皮影戏的一些门道。
她介绍,皮影戏演出分为文场、武场、叉场三个部分,需要用到琵琶、京胡、二胡、唢呐、鼓、锣等多种乐器。演出一台戏,7位成员缺一不可。他们不仅台前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幕后也个个身怀绝技,甚至连皮影、琵琶等乐器都是自制。申万云就是团队的雕刻师傅,现在用的影子、琵琶都是出自申师傅之手。
“做皮影先要制皮,把皮制好了要泡软再开始雕。最主要就是绘图,我都是跟着电视上模仿。剧目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就雕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样子。”申万云说。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非遗文化的逐步重视,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2011年,鹤峰县燕子镇春生皮影戏剧团正式成立。虽然皮影剧团都会应邀参与各种活动演出,但依然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2014年,春生皮影戏剧团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把非遗传承的课堂搬进了学校,每周二、三到学校讲课,从讲述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到表演技巧练习,师傅们都亲力亲为,手把手教学,目前,教授学生近500人。
“我一年级接触到皮影戏就非常感兴趣,现在我已经学会了一些影子的操作技巧和部分剧目,我还想继续学下去。”鹤峰县燕子镇民族中心学校三年级学生张灵芸表示。
“虽然我现在已经75了,年纪也大了,但是我们还是想在有生之年把年轻的多传承些,传承下去。”张玉兰说,只要自己身体好,就一直干到底,为传承非遗皮影戏贡献毕生的力量。
来源:云上鹤峰 记者 廖文婧 朱强瑞
一审:陈甜甜 二审:伍洋 三审:贺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