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带农民开荒种茶 建成湖北产业扶贫新样板

现在的木耳山

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有一座闻名遐迩的茶山叫木耳山,是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有“世界茶谷”的美称。在中国近代茶叶史和扶贫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5年来,先后有五万多名茶叶专家及从业者、扶贫工作者来此参观学习,被誉为茶业开发和精准扶贫的活教材、活标本。

然而,这样一块被载入史册,位居全国30个最美茶园之列的茶山,25年前,竟是一块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位叫周吉然的创业者。

开荒种茶变荒山野郊为最美茶谷,游客来木耳山游玩。

周吉然学习精准扶贫政策。

当年的木耳山是一片荒山野岭,方圆十公里没有人烟,水电路三不通,是典型的穷乡僻壤。1990年,担任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厂长的周吉然苦于茶农鲜叶供应不足,决心自己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经过反复踏勘,把基地选址在木耳山,一步步开始了开荒、建园、移民的战略布局。1991年,300多名农民工像改造南泥湾一样入驻了木耳山,经过一年的奋战,将6000亩荒山改造成了沃土,修通了出山的简易公路;1992年,3500亩茶园、2500亩林木果园正式建成。1996年,茶园渐次进入了采摘期,谁来进行茶园采摘管理,这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周吉然把目光盯在了极度贫困人口身上,一种叫“移民致富”的扶贫新模式在木耳山悄然诞生。

  走进深山寻找“最美”茶农

1996年8月,走马镇贴出了告示:凡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地方的特困户,可自愿报名,经过核实批准,异地搬迁到白果茶厂木耳山基地开发脱贫,享有永久居住权和生产管理权,厂方给每户提供三室一厅80平米住房的使用权。

公告一发,走马人议论纷纷却无人响应,更多的是嘲笑讽刺。木耳山经过改造,虽然实现了水电路三通,但毕竟是荒无人烟之地,谁会进山当孤魂野鬼?周吉然面对窘况并没有灰心,他带着一班人走进了深山老林,开始寻找他的“最美”茶农。

在走马与湖南的的边界有一条河叫白泉河,河里有一条破船,住着宋大勇一家六口人,常年以捕鱼为生。宋大勇生育了四个子女,为了躲避计生检查,他全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除了买生活必需品,几乎从不上岸,属于极度贫困人口。遇到湖北的计生检查人员过来,他一篙就撑到了湖南;遇到湖南的计生人员,他一篙又回到了湖北,完全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周吉然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他,给他讲解木耳山的移民政策,终于说服宋大勇一家成为了木耳山的首批移民,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刚家湾村有一位村民叫毛传云,由于极度贫穷,一家三口人住在山上的岩洞里,周吉然找到他时,毛传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移民到了木耳山。

走马楠木村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山村,村民们完全靠天吃水。下雨时,他们就把所有水缸面盆搬到屋外接水,接的雨水还要循环使用,洗脸之后,要么再喂猪,要么洗衣服,真正的水贵如油。村民周平一家四口人,妻子属于弱智,家庭特别贫困,度日如年。由于没钱多买几个水缸,他只能在住房周边挖一些水槽积水,长年累月,水槽长满了青苔,积水污秽不堪,舀起来时,雨水带着细丝,就像浆糊一样。移民木耳山后,周平才算彻底告别一穷二白的日子。

走访这些极度贫困户,周吉然尝尽了人间的苦头。有一次到梅坪村,往返有五十多公里山路,从村民家回来时,周吉然已经饿得体力不支,加之多年劳心劳力留下的一身疾病突然发作,在野外山林中的小道上晕倒了,当地过路的村民发现后才把他抬进医院。

  苦尽甘来 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

苍天不负有心人,周吉然经过几年的奔走,将67户特困户,共338人移民到了木耳山,他们成了茶山真正的主人。周吉然将茶园分配到各家各户,让移民们负责管理采摘,茶厂负责收购加工。三年下来,移民们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当年在船上度日的宋大勇如今盖起了三层小洋楼,靠天吃水身无分文的周平多年被表彰为走马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大户。

到贫困村实地踏勘,制定扶持方案。

如今,木耳山的村民们仅茶叶采摘一项年人平收入就超过2万元,实现了家家脱贫、户户致富。周吉然改造了木耳山,木耳山改变了一代移民的命运,这一代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激励了更多人投身茶叶产业,走马茶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千家万户脱贫致富,这就是走马茶叶近25年的发展史。 

鹤峰白果民族茶厂几经变迁,现已发展成为鹤峰茶叶龙头企业的湖北鹤峰鑫农茶叶公司,成长为湖北省知名的茶叶出口创汇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亿多元。

  敢于创新 建成扶贫新样板

作为鹤峰茶叶产业带头人的周吉然,经过25年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及搬迁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使300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他是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口袋富了没有忘记党性锤炼,没有忘记社会责任,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深知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他决心带领鑫农公司在今后四年内承担阳河村、李桥村等18个村1个基地2160户6306人的精准扶贫工作。

按照“因村制宜、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要求走村入户摸底调查,弄清他们的产业现状、致贫原因。探索制定“1+5”模式参与扶贫,以产业扶贫为主,通过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带动地方经济,以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爱心扶贫、移民扶贫五种途径参与精准扶贫。

主推“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工厂+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精准扶贫工作给他们带来的福祉。

周吉然带领公司员工到贫困村实地踏勘,制定扶持方案。

具体有八项落实措施:一是招收贫困人口到鑫农公司务工,做到转移一人脱贫一户;二是利用企业人脉资源,实施爱心扶贫,结对帮扶部分身体条件差的贫困人口,进行定向救助;三是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参股、聘请社员从事田间管理,让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实现脱贫致富;四是以阳河村为中心再建二至三个异地移民搬迁扶贫基地,建设生态高效茶园1500亩,确保移民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脱贫;五是打造木耳山至阳河“世界茶谷”和鑫农苑生态观光园两个生态旅游基地,通过旅游带动脱贫;六是支持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建设茶叶加工厂,按照市场价格收购他们生产的干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鲜叶销路问题;七是组织开展茶叶技术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产水平和劳动技能;八是通过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产品的购买和销售通道,带动贫困人口利用网络市场脱贫。

周吉然表示,鑫农公司必须矢志践行龙头企业社会责任,发挥产业拉动作用,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市场效益为支撑来开展扶贫工作,让贫困人口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做到贫困户不脱贫,企业不脱钩,为鹤峰在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做出最大的努力!

  个人简介: 

周吉然,男,土家族,1963年5月生于湖北省鹤峰县,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湖北鹤峰鑫农茶叶公司董事长。

他带领企业精诚经营、滚动发展、走出国门,创下湖北茶叶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农民兴办基地、村企共建、让利于民,建成湖北产业富民新样板。2016年1月,他当选为“中国好人”。

  编辑点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周吉然艰苦创业的历程、壮大产业的事绩、真诚扶贫的情怀充分诠释了“爱国爱乡、敬业诚信、崇学向善、乐于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品德,是当今精准扶贫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