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几天买了两头猪,这段时间又可以摘箬叶了,一天可以卖一百四五十块钱呢。”记者一行刚坐下来,向才娥就高兴地对三溪村“尖刀班”成员陈伦恩说道。从她爽朗的笑声里,能听出她发自内心的满足。
陈伦恩笑着回道:“一天有钱挣,那肯定要比天天上访强些嘛。”
“现在政策这么好,哪个还愿意上访,我以前也是太固执了,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向才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向才娥是三溪村的“名人”。出了名的贫困户,更是出了名的上访户。
向才娥家原本住在三溪村六组一个小地名叫“大垭”的地方,这里山高路陡,不通公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走到最近的公路上都要一个多小时。住的房子还是十多年前政府通过“消茅工程”建起的三间木屋。
“我们进驻村里,第一次走访到她家时,真的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完全不能想象还能看见这样的房子。”陈伦恩说,向才娥家当时住的房子已是“天穿地漏”,卧室床铺的正上方,挡雨的塑料膜兜着近半尺深的积水,女儿住的房间就用一块破布帘隔着,厨房就是一个土灶上面搭的一个遮雨棚。
一家人生活居住条件非常恶劣不说,雪上加霜的是,向才娥的丈夫因摔伤致残,后又罹患癌症,长期卧病在床,两个女儿上学也要花钱。各种困难交织,向才娥走上了上访之路。
从2014年开始,她长期到镇里和县里上访,地不种了,猪也不喂了。农事荒废,向才娥家的日子更难过了。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启,向才娥家被纳入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重点户。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向才娥一时放弃易迁,一时又要享受易迁政策,最后因易迁系统问题无法纳入易迁计划。她以此为由,又多次到镇里、县里上访。
2017年,“尖刀班”入驻该村后,十分关心向才娥的生产生活。半年多时间里,驻村干部翻山越岭到她家10多次,反复跟她讲政策、说道理。“尖刀班”的努力感动了向才娥,她最终表示要易迁房,不再去上访了。
经过驻村“尖刀班”的积极协调,向才娥家于2017年7月纳入分散安置计划。
但因选址、施工等问题,向才娥多次推翻前一次的方案。“选到这里不合适,找到那里也不合适,反反复复七八次才定到现在这个地方。”不仅如此,房子地基都打好了,向才娥又反悔了一次,驻村干部和村民们好不容易才说服了她。
“不过现在好了,房子建好,向才娥一家也搬迁入住了,她的思想也有了很大转变,她还让自己的大女儿写了入党申请书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住在大路边,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向才娥说,自己以前太糊涂了,给驻村干部和村里添了数不清的麻烦,但是大家从来都没有放弃她,还帮助她过上了好日子。“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也好,我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就想到让女儿也入党,跟这些干部一样做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今年初,向才娥的大女儿向金玲在去深圳上班前,正式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已脱贫的向才娥,把致富列为新的生活目标。她不仅喂了猪、新种了4亩茶,还天天上山摘箬叶,甚至还规划着要做点小生意,每天都充满了干劲。
“以前做了很多糊涂事,浪费了太多时间,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我也要加把劲把日子过得更好。”说着这些话,向才娥的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