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次凤:绿水青山养乌鸡 身残志坚忙致富

在鹤峰下坪乡岩门村,有这样的一个特殊身影,每天杵着腋拐,忙碌着他自己的特色产业,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毅力脱贫致富,他就是年轻的“电商人”汪次凤。

记者来到汪次凤的乌鸡养殖场时,他正在忙着捡拾今天的乌鸡蛋,这些鸡蛋是留给预定的客户的,他主要通过微商平台,销售自养的乌鸡和乌鸡蛋,由于客户需求多,产蛋量不高,他的鸡蛋供不应求。

汪次凤告诉记者:“截止到目前为止,鸡蛋都是预定预定再预定,有时别人预定了的我也没给别人送到,像鸡子三分之二是鹤峰市场,三分之一是武汉、北京。鸡蛋我也发的多,全国各地都有。”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他特意将鸡场选址在茂密的林间,环境优美无污染,养殖的鸡也全部都是散养的,鸡子吃野草野虫,肉质鲜嫩紧实,产出的乌鸡蛋,营养价值和口感味道也远超一般的鸡蛋。

说起自家鸡的品质,汪次凤信心满满:“我的鸡子是放养7个月,最低保障7个月才开始卖,在炒、煮的时候没有一个小时炖不熟,再就是它在茶季的时候,春茶出来的时候,它吃茶,平时这些芭蕉叶,还在山上找小虫这些,它一天的运动比较充足,就和市场的鸡不能比。”

由于儿时的一场意外,汪次凤的右腿失去了行动能力,此后拐杖便跟随着他,但他没有被困境击倒,他积极的利用各方资源,寻找出路,靠着自己的双手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养鸡事业已经步入正轨。

“这几年通过养鸡,生活有保障,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一年纯利润可能有8万左右。再过个十天左右马上又要上鸡苗了,因为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去年公鸡已经卖完了,再加上自己孵化机也坏了,为了今年的生产,在1号的时候在外面订了2000只鸡苗,月底到。”为了保障正常养殖规模,汪次凤想了不少办法。

随着鸡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鸡粪的处理成为了一大难题,他又开始琢磨发展循环经济,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购买。

“鸡粪处理不好的话就会臭气熏天,我把这个鸡粪与据木等相结合发酵一个多月,再然后提供给果树当肥料,这就是有机纯天然,变废为宝,现在就是相结合,我的猕猴桃、大枣,再就是周围的水果,像大樱桃、甜柿子好好管理一下,大樱桃、猕猴桃今年应该可以见到收益。”汪次凤对自己的创意相当满意。

汪次凤,在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疫情期间,他不仅自愿参与到一线的防疫工作,还为下坪乡政府送去自家养殖的乌鸡。

汪次凤并不认为这是多大个事儿,“因为疫情期间,我们在家里有菜吃、有肉吃,比较方便,乡政府一线的帮忙给我们采购物资,很辛苦。我们家鸡子这些都比较充足,就给他们送去了,他们不方便采购嘛。”

纵使生活不易,汪次凤也没有自暴自弃,他依靠自己的双手,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路。

“我不能比别人差,不能等、不能靠、不能要,我要积极向上,要乐观,我不比其他人差,通过这几年创业,我家里条件、家庭环境的改变都是有目共睹的。”汪次凤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且满意。


(作者:融媒体记者 冯冬梅 尹丽子 特约记者 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