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时代价值,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西安外国语大学“推普方言齐奏神州音,民族团结共铸华夏情”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鹤峰县中营镇红岩坪村,沿着“麻水穿号儿”发展的足迹,共同探寻“麻水穿号儿”的魅力。
红岩坪村隶属于鹤峰县中营镇,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在这里,如今仍活跃着一支女子民兵连——贺英女子民兵连,她们扎根在高原地区,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红色文化的宣传员、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还是“麻水穿号儿”的学习者。罗桂香老师就是鹤峰县中营镇红岩坪村“麻水穿号儿”的非遗负责人和技艺传授者。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罗桂香老师的耐心讲授下,调研小组成员了解到,“麻水穿号儿”如今主要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模式和纸质曲谱。由于“麻水穿号儿”发轫于生活,植根于地方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以其传承情况良好,女子民兵连的成员和红岩坪村的村民基本上都会演唱。
罗老师说:“传统的地方民歌一定是以方言来演唱的,方言是演绎地方民歌最生动的表达方式。”“麻水穿号儿”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的歌曲,根植于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其词曲腔调都包含着丰富的方言元素。在曲目《路边黄花开》中有两句词:“你要么得锁啊?”“哪门一个人?”其中“么得”和“哪门”均为方言,分别表示“什么”和“为什么”的意思。
罗老师还说:“曲艺来源于生活,‘麻水穿号儿’的曲目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一笔写东南》等取材于本地家长里短的曲目,更有《做军鞋》等根植于本地红色文化的曲目。”1929年至1933年,贺龙元帅率红三军多次到红岩坪村,开展长时间的革命斗争。这段红色革命的斗争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爱憎分明、舍身奉献的土家儿女形象,成了“麻水穿号儿”的典型题材。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的不断深入,原生民歌的传承有了更加牢固的社会基础,其内容越来越多地呈现与国家大事、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相关的当代元素。“麻水穿号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例如女子民兵连的连长赵金娥就曾将贺英女子民兵连的事迹写入麻水穿号儿中。时代赋予了民歌新的内容,也昭示着民歌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
“麻水穿号儿”以鹤峰当地方言为基础,充分展现鹤峰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与特色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在现代社会得到保护与弘扬。通过保护当地戏曲类非遗的形式,既可以加强人们对地域性方言的重视,也可以确保非遗项目始终有“源头活水来”,更可以传承当地连绵不断的民族文化。
除了建立语料库等官方层面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方言保护更离不开“传帮带”这一口口相传的传统方式。让人们学好“麻水穿号儿”,唱好“麻水穿号儿”,热爱“麻水穿号儿”,是罗老师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这不仅仅是对鹤峰一方水土深沉的爱,更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麻水穿号儿”能够走出恩施重重群山,为其能够保护当地方言、传播地方红色文化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来源:云上鹤峰
通讯员:陈韵竹
一审:徐宁
二审:向丽莉
三审: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