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河位于北纬30度线上,静水流深,如同一条墨绿色的缎带。董家村就如同这条缎带上串起的一颗明珠,风景如诗如画。
这个村被国家授予“全国生态农业示范村”、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共青团恩施州委评为“恩施州青年眼中最美乡村”“湖北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对驻村第一书记刘宇而言,这里不仅仅是“诗和远方”,更承载着一份“担当与坚守”。
这方乡土见证了他带人翻山越岭寻找水源的艰辛,开车带乡亲去市里看病的焦急,为了村里发展辛苦奔波获得明显成效后的喜悦,对无法照顾好残疾村民的牵挂,对女儿中学关键学习期没有陪伴的愧疚,跟队友们一起围坐在火炉边谋划未来的希冀……
聚焦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董家村位于鹤峰县燕子镇东部,是恩施州著名的农业生态旅游胜地。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坡立谷河流,享有“世界最大坡立谷”之称。2020年,刘宇经鹤峰县烟草专卖局的委派,到董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自从踏进董家村的第一天,刘宇便沉下心来,行走在董家村的每一寸土地上。他结合村里的实际,当好村级发展的谋划者,着眼于规划引领董家村未来五年的发展。他在“全乡一盘棋”的框架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断修订完善《董家村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对全村“五大振兴”工作按照长短结合的思路进行详细规划,为促进水、电、路、红色旅游、康养、民宿等产业领域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董家村当好了引路人。
乡村振兴成功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成功在于人才引进。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充分了解了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后,他和群众倾心交谈,提出了家庭发展思路供群众参考,并成立乡贤能人理事会,将在外趟出了路子、有一技之长的人纳入进来,广泛听取他们对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
李祖喜之前一直在北京开公司,为了回乡发展创业,甚至卖掉了在北京的房子。回乡后将四层的楼房改成了拥有17间房的民宿,通过网络等平台的宣传,2022年的暑假,共接待了100多人。“为了让来客有更好的体验感,我这里可以让客人亲手种菜,让他们品尝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绿色蔬菜和食物。”李祖喜说道。
林森是董家村四组的村民,之前生产的产品进入过盒马鲜生,2018年回村后发展产业。林森加入理事会后,瞄准了干辣椒产业。在林森看来,菜市场里卖的那些散装干辣椒都是“三无”产品,没有卫生保障。为了做出高质量的产品,他选取的辣椒原材料都是产自新疆,因为那里的光照条件充足。他注册了商标,通过了食品检测,并从人工加工实现了机械化处理。高峰时期,一个月的营业额甚至达到了90万元。目前,市场非常稳定。
驻村以来,刘宇通过集思广益、多方协调,积极寻找出路,并依托董家村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拉上乡亲们一起致富。到2022年底,全村已发展烟叶1000亩,种植中药材500亩,养殖中蜂260群,发展民宿4家。
传统产业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务工、烟叶、中药材、养殖等传统经济保持着稳定收益。村里的产业范围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稳中有升。董家村共有脱贫户40户96人,2022年,全村产业年收入70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达到了1.6万元。
着力项目建设,夯实美丽乡村基础
从2020年驻村开始,刘宇已为董家村争取到大大小小的项目资金达到828万元。对一个小山村来说,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村级道路是村庄交通的“毛细血管”,村道建设更是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头号工程”。2020年到2022年,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财政投入紧张的情况下,刘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村里修通了3条通组公路,建起了杜口大桥、卢家小河大桥两座大桥,有力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出山难的问题。
每一个项目的争取和建成,都是用汗水浇筑而成的。
向上级每争取一个修路项目,他都付出了加倍的艰苦努力。在刘宇眼中,一条村组公路不仅仅是供人行走的便民路,也是与外界沟通的互动路,是产业发展的致富路,更是村民决心脱贫的心路。如今,新路旧貌换新颜,为农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打通了农村发展致富的任督二脉。
近年来,在刘宇带领的尖刀班和董家村村委会的努力下,建成了卢家小河河堤治理工程,保障了二、三组村民的安全出行和生产生活,从根本上消除了二、三组发生内涝的风险;完成了村委会文化广场硬化、亮化工程;争取了资金300万元,建成了董家村饮水净水厂,使全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净化水;全村管水制度得到了完善,管水协会也得以有效运行。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即将在村里落地,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乡土人情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为引擎,建设集绿色演绎、生态田园体验、乡村休闲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型村庄正在稳步推进。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促进消费的机遇,发挥董家村的独特优势,以产业振兴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民宿,推进冰雪小镇建设。董家村未来可期!”刘宇信心坚定。
倾力帮扶群众,彰显干部为民情怀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了多少真情。刘宇始终坚持走村串户察民情,用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把知民情、解民忧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
六组监测户杨萍的女儿王娇患有癫痫,需要长期治疗以稳定病情,负担较大。在得知该户情况后,刘宇第一时间在恩施州优抚医院进行探望,为其申报慢病医疗,帮助落实产业扶持、低保、银行信贷等各类救助补贴资金,让杨萍母女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四组五保户蒋长生是一位高龄的残障人士,生活无法很好地照顾自己。刘宇在第一次摸排走访时发现这一情况后,就特别关注他,隔三岔五帮忙送水、打扫房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这位老人。他还带着蒋长生到医院做残疾鉴定,为蒋长生老人落实了二级残疾补贴。
在七组走访时,许多群众反映供电不足,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他及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80万元,为七组新建的电力台区的一条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彻底解决了群众用电不足的问题。
三组、四组道路损毁严重,影响安全出行。他与镇包村干部一起多次协调,争取资金60万元,对路面进行硬化,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问题。
据群众反映,村内沟渠损毁严重,雨季常常发生水患,许多村民因此农作物失收。他及时争取水利项目资金10万元,对村内沟渠进行整修,使沟渠损毁加大的局面有效得到了控制,基本消除了水患。“我们反映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村民们纷纷点赞。
“他是一个绝对的实干派,也很团结同事,工作效果明显,在群众当中是一位深受欢迎的人。”燕子镇政府一级主任科员刘兰圭如此评价刘宇。
“我们做的小事就是老百姓的大事。”刘宇经常对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说。
在女儿初三到高三的关键学习期,他因为责任在身,没有时间陪伴在女儿身边。父亲常年生病,因工作繁忙,他只能偶尔抽时间晚上回去照顾。不管有多累,回到家里他也要为父亲洗澡、洗脚,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依然准时上班。
是职责所在,亦是使命难却。刘宇用初心和担当,用心做好平常事,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
来源:云上鹤峰
记者:田华 通讯员:覃苗苗 摄影:一片云
一审:徐宁
二审:向丽莉
三审: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