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东洲村:林果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绿动力”

昔日荒坡地,今日花果山。5月30日,下坪乡东洲村章艳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黄桃树枝头挂满了一颗颗鸡蛋般大小的青绿色幼果,10余名果农正忙着给黄桃疏果、套袋,他们麻利地拿出套袋,撑开袋口,套住果实,扎紧袋口,纸起手落,一个个黄桃就安全入住了"金纸屋"。

套袋是保证黄桃品质的重要环节,不但能防雨防晒防虫害,还能够增强果色、提高品质。合作社负责人章永清种植水果已经有12年了,地里的黄桃是2019年种下的,选用的是优质品种“黄金蜜桃”,相较于其它品种,果肉细腻,口感更为爽脆,因为没有农药化肥污染,还没进入采摘期,章永清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

距离章永清家不远的喻家河畔,范玉娥家的蓝莓基地里,一簇簇披着白霜的蓝莓散发出阵阵清香,范玉娥笑着介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每年这个时候,来采摘蓝莓的游客非常多,除了蓝莓,范玉娥家还种有青脆李、金果梨。

东洲村林果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几经波折。

“2013年,村里发展核桃种植,村民参与性非常高,但是种植的核桃树年年只开花不结果,往后好几年,不少村民谈‘果’色变。”东洲村村支部书记覃艳红说。

核桃种植失败后,村支两委清醒地认识到,东洲村的林果产业要发展起来,果农以往重栽轻管的习惯必须改变。

当时东洲村的果农,种果树凭的是经验,结果子靠的是天时,除病虫害用的是农药,种出来的水果不但果型丑,色泽差,口味淡,而且农药残留超标。

为了让农户种植水果受益,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做足了功夫,多次前往四川、重庆、湖南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和选育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品种,同时,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愿意尝试的农户发放果苗,邀请专家全程进行指导。2018年,从四川农科院引进的首批黄桃栽种成功,卖到了10元一斤。

首批果农尝到了甜头,纷纷扩大了规模,管护上也用心起来了,没有种植的农户也自发参与进来。

“你看这几颗李树,植株生长矮小,叶片也小,下面的叶片已经开始黄化了,挂果少,应该缺氮。”覃艳红说,如今在东洲村果农的心中,“元素”一词不再是个新鲜词。

2021年,村里投入了15余万元建设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用于猕猴桃、黄桃、金果梨、青脆李、大樱桃等林果栽培技术的培训。基地建成后,已开展林果定植、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20余次,累计服务453人次。

东洲村背靠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1200米,日照充足,山泉滋养,自然生长,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独一无二的“硒”有水果。近年来,东洲村充分利用生态优势,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水果种植,已建成猕猴桃、金果梨、黄桃、青脆李、大樱桃、蟠桃、蓝莓等特色水果基地100余亩,每亩给农户带来5000-7000元收益。

下一步,东洲村将以果为媒,打造“四季有花赏,四季有果尝”的精品旅游路线,通过水果采摘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构建以旅游休闲、亲子游玩、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山头更绿、百姓更富、乡村更美。

(通讯员 杨显莉)